对话松下控股全球副总裁本间哲朗:两端赋能驶向中国AI星辰大海

(资料图片)

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斌 上海报道

11月5—10日,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(以下简称“进博会”)在上海举办。这场全球瞩目的盛会不仅是各国企业展示前沿技术的舞台,更是观察中国市场趋势的重要窗口。

今年,松下在进博会5.1H消费品展区亮相,出展面积达903平方米,主要整合三大重点事业板块,描绘“从家到城市”的美好生活图景,以“两端赋能”为核心的AI战略也在进博会上迎来首秀。

在松下控股株式会社全球副总裁、集团中国东北亚总代表本间哲朗看来,进博会是松下展示自身,同时加强与中国企业界人士沟通的重要平台和窗口,属于“全球战略性展会”。因此,多年来松下举集团之力积极参与,本次进博会展台也展示了松下各领域的业务。

作为过去数十载中国经济腾飞的见证者,本间哲朗对记者感慨,松下进入中国市场有47年了,一开始从家电产品或家电零部件产品开始。如今松下在中国的业务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家电业务只占30%,剩下的70%是电子元器件、生产设备、汽车零部件、新能源等业务。

扎根:47载见证中国市场华丽蜕变

百年松下已在中国走过47个年头。松下刚入华时,中国区业务在松下整体的营收比例还不到2%。那时的中国市场,对松下而言更多扮演组装厂的角色。

但如今,中国在持续吸收和发展新技术,中国业务也逐步拓展到占据松下整体业务24%的体量。松下在这里慢慢培养出多达3000家的供应商队伍以及本土化的研发人员。

“我是中国改革开放辉煌过程的一个见证者,也是松下中国业务成长的见证者。”本间哲朗表示,现在已经有很多松下中国研发的创新产品开始为全球市场供货,明年这个规模还会继续扩大。

例如,在上海的松下电器全球采购(中国)有限公司,原来的主要任务是将国外采购的零部件供给在华企业,现在已实现“大反转”,变成向中国的3000家供应商采购零部件材料或者是模块、生产设备,提供给全球松下的兄弟企业。

此外,他还看好中国的银发经济。本间哲朗表示,随着中国老龄人口增加,他希望将在日本积累了20年的经验提供给中国的消费者。

因此,松下正持续加码养老社区业务。此前松下与国内雅达集团合作的“雅达·松下社区”项目,就是松下智感健康(Wellness Smart,简称WS)事业的落地成果,引入了松下的健康养老理念和科技智能产品。松下参与了社区的配栋规划、景观营造以及空间设计等。通过一站式体制,展开全龄共生健康社区、文旅、租赁等多种业态项目,目前在全国已达41件。未来,松下计划继续借鉴过往在养老社区方面积累的经验,在中国推广相应的整体解决方案。

腾飞:中国创新试验田引领全球新品首发

“中国市场的独特吸引力不仅在于其庞大的规模,更在于中国消费者乐于接受新概念和新技术。”本间哲朗发现,与日本、美国、欧洲等相对保守的市场相比,中国市场在产品颜色、外形、功能等方面的变化更为显著,也更为迅速。这种对新技术的高接受度,使得中国市场往往领先于其他国家,率先接受新技术。

松下在中国市场的产品策略也反映了这一特点。例如,搭载IoT技术、可通过手机App操控的松下智能马桶盖,就是率先在中国市场研发并上市的,并且在中国市场大受欢迎,而当时该产品尚未在日本市场亮相。

从最新的实践来看,今年9月8日,松下洗护在中国杭州发布全球首创四筒全热泵洗烘护一体机ALPHA G5。

ALPHA G5也是进博会上的“明星产品”。这款洗衣机集合了松下最具代表性的前沿AI技术。搭载了由76颗智能芯片组成的α-Agent智核中枢,可以智能识别衣物材质和污渍,精准匹配洗烘参数;此外,它还创新了更未来式的操控方式,搭配独特的“遥控器”——α-Watch“智控星环”。用户在洗衣服的时候,可以将小小的“智控星环”取下,随时随地便捷操控四筒,用语音即可完成所有的洗护指令,实现人与家电的流畅的交互体验。

通过搭载AI技术的智能家电、空间、服务及解决方案等,可以将AI能力融入生活、生产场景。“希望不久的将来,我们能够把所有的家电产品或者是住宅设备的产品连接起来,为某个家庭或个人提供各种新服务。”本间哲朗期待道。

未来:“两端赋能”擘画AI新图景

在进博会这一全球盛会上,AI占据C位。11月6日,本间哲朗在进博会新品发布平台首发了以“两端赋能”为核心的松下中国AI战略,明确AI将成为松下集团未来长期发展的核心方向。他表示,当AI产业蓬勃发展,作为深耕中国的外资企业,松下将紧抓产业机遇。

具体来看,松下的AI战略的核心为“两端赋能”:一端聚焦直接服务用户与场景,以搭载AI技术的智能家电、空间、服务及解决方案,将AI能力融入生活、生产场景;另一端深耕AI产业底层支撑,为AI算力关键设备提供核心元器件、关键材料、设备等支持。

本间哲朗还透露,2025财年上半年(4月-9月),中国市场的整体销售增长了3%,利润大幅增加24%。这当中,包括高性能电容器、电子元器件、电子材料、贴片机的销售表现颇为突出。

上述产品是AI算力设备所需的核心元器件和关键材料。IDC报告显示,AI算力市场潜力巨大,未来几年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。2026年,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1460.3EFLOPS,市场规模将达到337亿美元,为2024年的1.77倍。IDC预计,2024-2029年,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6.8%,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62亿美元。

作为全球AI服务器产业链的关键供应商,松下提供的核心元器件产品包括导电性高分子电容器、“MEGTRON”多层基板材料、高精度贴片机以及伺服电机、传感器等产品。2024年面向AI服务器的电容器销售额翻倍,面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“MEGTRON”多层基板材料的销售额增长70%,伺服电机、传感器等也实现了超三成的增长。

投资方面,2023年9月,松下电子材料(广州)第四工厂投产,投资7.9亿元,建筑面积3.3万平方米,主要聚焦5G电子材料,投产后总产能提升1.3倍。松下电子材料(苏州)新项目已于去年10月开工,投资6亿元,将建5万平方米智能绿色工厂,生产集成电路新材料,满足半导体等尖端领域需求。而在今年9月开始动工的松下电子材料(上海)新工厂,投资额为1.2亿元,投产后将实现产值翻倍。三家工厂总计投资15.1亿元。

“在全国三个城市同时进行新的工厂建设,这是比较少见的情况。”本间哲朗表示。

持续投资背后,本间哲朗对中国AI发展前景充满信心。“街上到处看见AI的宣传,下飞机的时候也看到很多有关AI或云服务的广告。我觉得AI技术和老百姓生活最贴近的市场就是中国市场,这是中国市场的一大特色。”